1
大家好,我系浪浪。
最近芒格老爺子在采訪中說,投資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,投資者要應對低回報挑戰。
【資料圖】
怎么理解這句話呢?其實就是全球經濟的增量時代已經結束了。
以后大家要習慣低增長,甚至是一定程度的衰退。
投資的超額回報不是無根之萍,你所能看到的投資神話,不是來自于短期的資金炒作,而是實實在在的吃到了經濟增長的紅利。
比如你投資了一家公司,在某段時間內,它的業績每年保持十倍速增長,為啥呢,很大程度上不是這家公司有多優秀,而是它所在的市場在變大。
當市場在變大的時候,企業和投資者是坐在電梯里的。
說到底,不管做什么,第一先決條件都是環境。
先有這樣的環境,才能開出這樣的花。
而過去市場為什么一直在變大呢?
一個是全球化紅利,一個是各行各業的藍海紅利和我們的人口紅利。
那么眾所周知,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,現在這個市場是在變小的,宏觀上有很大的不確定性。
所以芒格老爺子也說,現在很難獲得過去那樣的回報了。
而且他還說,當游戲變得更加困難的時候,有越來越多的人試圖參與進來。
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洞見,當越來越多的人,開始考慮通過投資致富的時候,投資這件事本身就壞了。
這只能說明大家開始不務正業了,為什么不務正業,某種程度上說明正業沒有增長了。
大家可以想想,在自己的主業有增長的時候,是不是通常也沒考慮過投資什么的。
因為你的大腦會自動把這部分信息給過濾掉,讓你專注于當下。
只要當增量增不動的時候,投資才變成了務正業。
這跟現在很多人想做副業是一樣的,前幾年完全沒有這樣的趨勢,現在這個趨勢冒出來,也說明了很多問題。
而當大家都不務正業的時候,某種程度上說明正業沒增長了。
在這個時候進到投資市場,通常不是享受增長紅利,而是參與存量博弈。
你以為是進來坐電梯的,結果是跟別人踩踏上樓梯。
不是還有AI的預期嗎?
是,但AI解決的是人類生產力的上限,現在根本不是產能的問題,而是需求不足。
并且,AI不是創造就業的,反而是減少就業的,這就很魔幻了。
2
而由于宏觀上的很多不確定性,最近半夏投資的私募也宣布封盤了,即是不再接受新的投資人認購,有錢都不要了。
封盤的原因有很多,但這一行為,透露出的還是一個信號,投資者想獲取可觀的回報,越來越難了。
那作為普通人,該怎么樣去看待低回報時代呢?
我建議直接不看。
我看待事情有一個基本的利益線,宏觀的沖擊,是不是真的跟某個個體,也就是你自己相關。
大多數人,本來也不是專業的投資者,大家都是小韭菜。
當市場行情很好的時候,也跟你沒啥關系,你還是在買低風險理財和銀行存款。
反而那時候,你的收益率還被很多人甩在后面。
但那時候你覺得開心,因為預期確實會影響人的心情。
哪怕自己啥好處沒沾到,但是你覺得大家好,才是真的好。
而現在投資的低回報時代來了,很多投資者辛辛苦苦一年操作,到了年底盤下來,收益可能也就才3-4%個點。
這還是比較理想的情況了,所謂的不虧錢就是贏麻了。
而你還是在買低風險理財和銀行存款,一年算下來,可能也有3%的收益率。
所以你發現沒有,雖然投資的低回報時代是來了,但是對于非專業投資者的大多數人來說,自己在群體里的收益排名是靠前的了。
這就類似于去年我說的,現在想要增加收入很難了,但是別人失業,你不失業,只要你守住,你在群體中的位置就是在前進的。
看待低回報時代也是一樣的,別人投資收益率變低了,只要你的收益率不變,你就是在前進的。
算群體帳,跟算個體帳,完全是兩回事。
而真正影響大多數人收益率的只有一個指標,就是以存款、國債、保險為代表的無風險利率。
股市跌麻了,都沒有存款利率下調0.5%對你影響大。
因為你是真的會把錢放在存款里的。
而近期對大多數人影響最大的一個事兒,就是。
與其替專業的投資者去擔心他們的回報率問題,不如多關心一下保險利率下調的問題。
因為重疾險你是真的會買的,它要漲價了。
錢你也是真的要存的,以后想用保險來攢錢或者養老,收益沒現在高了。
這才是關乎到很多人切身利益的大事。
ps:加葉子微信【yeboo778】,備注 “分享”,通過后發你一份浪浪保險精華冊+進入每日分享頻道。
【1V1私人方案定制直達】